
一个美国老太太,说中国很多人的月工资仅有3000元。
这个说法靠谱不?我们引用官方的宏观数据,做一个证明题:证明她所说不虚,或证明她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。
先看全国范围内的情况,按照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的数据,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.16万元/年。
何谓全员劳动生产率,指国内生产总值/全部就业人员。
按照这位老太太的说法,用3000X12/16,相当于人均创造价值的78%,被其他渠道拿走了,仅22%进入个人腰包。
另,统计公报还公布了全国人均GDP(8.9万元)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(3.9万元),两者比值为43%,大约为前者的两倍。
两组数据一对比,她所说的,并不是那么靠谱。
但并非所有的人都相信人均可支配收入3.9万元(相当于包括老人小孩在内,人均到手工资3250元)是真实的收入水平。
这就涉及到统计领域的另一个话题,到底统计范围在哪些区间,才能反映真实的收入水平呢?
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苏州市为例,此地2022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3.09万元,实现税前月薪过万。而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.89万元,相当于税前6500元/月。
除此之外,当地还开展了针对所有就业人员的薪酬调查活动,并公布了相关信息。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,分享过超过600个职业的中位数年收入数据。
这一篇,我们将数据换算成扣除社保公积金后的月薪数据,再看看这600多个职业的分布情况。
社保公积金的扣除比例,此处统一按8%换算,即用各职业月薪数据X0.92得到。
从中位数(又叫50%分位值)收入看,苏州2022年度,被抽样的职业中,大部分职业有一半人的到手收入超过了月薪五千。
当然,这是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靠前的苏州的收入情况,至于其他城市的情况,我们分享过武汉、长沙、红河、开封、宜昌等多地类似的调查报告信息。
从各地的情况看,各地均有一定比例的人,月薪不到三千元。
再以苏州收入最低的10%人群为例(10%分位值),看看税后月薪低于3千的比例又有多少。
只看收入最低的10%人群,在苏州的服务岗位,月薪不到三千的人还是挺多的。技术岗和生产制造岗的情况要好很多,但如果将标准提高到3500元,也有不少职业满足这个要求。
这是苏州各地实际到手的收入情况。
但这个收入的前提,是很多职业需要通过大量的加班才能拿到这个收入水平。如果不加班呢,收入又会是多少?
法定最低工资标准,以保障就业人员及其家人的最低生活水平,这组数据,在苏州为2420元。
当然,也有人说,我有劳动技能,收入要高于最低标准。由于无法获取到更大范围内的工作时间数据,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。
